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节日,它代表着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毛泽东时代,天安门广场上树立的无产阶级领袖马恩列斯像,体现了对无产阶级历史的尊重和纪念。
然而,随着文革的结束和邓小平的上台,天安门广场上的马恩列斯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孙中山像。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将孙中山这位资产阶级领袖放在被剥削阶级的节日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显得不伦不类。尽管有人提出孙中山曾经提出过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进步政策作为辩护,但这并不能成立。历史上提出进步政策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有很多,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应该被弄到五一国际劳动节里来。
此外,把孙中山像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下面也让人感到别扭。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革命先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国民党杀害的。现在却要把国民党的领袖和他们放在一起,这的确让人感到十分别扭。即使有人说后来的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但杀害共产党与孙中山没有关系,这种说法也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因此,对于这段文本,我认为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在纪念节日上,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和传统,同时也要注重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任何过于偏激或片面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当我们审视五一国际劳动节与孙中山像的关系时,必须深入反思其背后的政治与文化内涵。节日,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社会价值。五一国际劳动节,作为无产阶级的标志性节日,它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赞美,更是对劳动精神和无产阶级斗争精神的传承。
孙中山,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确在某些时期提出了与无产阶级相契合的政策和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形象应被随意地置于代表无产阶级的节日之中。这种安排,不仅无视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和斗争,也扭曲了孙中山本人的历史地位。
或许有人提及孙中山曾提出过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进步政策,但仅仅因为如此,并不能将所有历史上曾经提出进步政策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都纳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范畴。这种说法的确显得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历史上的进步政策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驱动的,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提出进步政策来评判一个历史人物。
关于搞统战的说法,这更是一种无稽之谈。如果和国民党搞统战就要树立孙中山像,那么一旦民进党上台,是否也要在天安门广场上树立陈水扁像呢?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烈,其中包括许多被国民党杀害的英雄人物。将国民党的领袖与他们放在一起,的确会让人感到十分别扭和不尊重历史事实。
或许有人会说,后来的国民党背叛了孙中山,杀害共产党与孙中山没有关系。这个说法并不能成立。国民党和孙中山的关系,与苏联共产党和列宁的关系完全不同。苏联共产党后来变成了官僚资产阶级政党,背叛了无产阶级和列宁,其所作所为与列宁的确没有关系。而国民党并没有背叛孙中山,孙中山本来创立的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产阶级政党,后来屠杀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者,是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决定的,与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个人品质并没有太大关系。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讲,之所以发动4.12大屠杀的是蒋介石而不是孙中山,完全是因为孙中山死的早造成的。如同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有的历史人物死得早是一种幸运,有的历史人物死得晚是一种不幸。孙中山就是马克思所讲的这种幸运人物,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如果孙中山不死,屠杀和镇压共产党的头面人物,就是孙中山而不是蒋介石了。
也许有人会对毛泽东时代国庆节常将孙中山像置于天安门广场的做法提出质疑。但无可否认,当时将孙中山像置于天安门广场,确实起到了统战的重要作用,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完全合理且正确的。这如同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共产党摘掉红五星,换上青天白日帽徽,同样是出于对中华民族利益的考量。这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利益置于阶级利益之上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和阶级利益的崇高品格。
中国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本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协商民主,保证了各党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并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然而,孙中山的形象和贡献不应该被简单地用来支持某个特定的政治立场或观点。此外,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纪念工人阶级的节日,与孙中山或其他历史人物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将孙中山像放在五一国际劳动节里是不恰当的。
我衷心期望,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孙中山先生的雕像能够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矗立,而这将成为一次历史性的告别。明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更希望看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形象巍然耸立,以彰显他们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同时,毛主席的雕像始终屹立在天安门城楼上,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心中永恒的象征。这一传统应当被永远继承,因为它凝聚了民族的自豪与信念,也彰显了我们对领袖的敬仰与对历史的尊重。
整理编写:郝文武